2/25/2007

《空間地圖》:讀後心得


這並不算是一本太新的書,中文版的出版日期是1999,英文版應該要更早一些。當初買這本書的時候讀不太懂,所以擱在書櫃上沒有全部看完。趁著春假隨手一翻,沒想到一氣呵成,愈讀愈上手,對於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念有比較深刻的體會。

作者以抽象(非具像)空間為主軸,耙梳四世紀以來到文藝復興時期的空間觀,再對應現下虛擬網路空間的發展。整書可以說是描述抽象空間消長的過程以及本質上的轉變。

我既非數學家亦非物理學家,對於人本主義發展下的空間概念並無深入研究。但可以想見教會的世界被這些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擠壓得幾近分崩離析,我們是否要相信地球上曾經有個名叫伊甸園的地方呢?若有,那裡是否還有天使拿者火焰的劍把守者門口?如果伊甸園只是隸屬於靈性的一片地土,那那從天而降的聖城新耶路撒冷是否亦復如此?談到靈界空間會被壓縮的原因,似乎是因為教會對於靈界空間的描述建立在物質的想像之上,所以但丁描述的地獄、煉獄會遭受地質學家無情的攻擊,同樣的天界、星辰也在天文望遠鏡揭開他們的神秘面紗之後,變得不再相稱塞拉弗之類的名稱。

關於網路空間,雖然作者寫作的時間距離網路元年並不太遠(姑且稱1993年做網路元年),但相關的資料以及現象觀察可以說相當精闢。作者提到了VRML創始人佩西的一些想法,但論述最多的領域還是MUD--多人空間--的探討。我想要把心得放在線上社群使用經驗的對照。我想要指出,網路空間和物理空間以及但丁的神學空間一個主要的不同處,在於網路空間並沒有延續性。在神曲裡面,主人翁可以從最底層的地獄循循而上,既使他所描述的地獄是沒有時間性的,受懲者在其中無始無終地接受磨難(有點像佛教裡的無間地獄)。但在煉獄中,受懲者可以漸漸摒除惡性,朝光明良善的境界前進。物理世界的延續性不言可喻,雖然宇宙作為一個爆炸中的整體,依然有其空間性可以依循依舊有物理脈絡可以想像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然而在網路世界裡,我們的經驗示意一個又一個的空間跳躍,無論是線上遊戲、論壇、拍賣場,或是建立人際網絡的及時通訊,彼此之間並沒有特定的連結。如此的空間並不適合用「一個空間」或是「這個空間」來形容。

另外就是作者也提到的,網路空間強調的是便利的部分,但是它並沒有具體的規範,尤其是道德的規範。我想,也許要談論網路空間之前,要先把網路空間的概念作一番分析吧。所謂的「虛擬實境」,只能當作是網路空間中較能展現具像空間的一種作法。還想到好多呢,不想寫了,下次有想到再整理整理吧。

沒有留言: